首页 育儿百科

宝宝积食怎么办呢?

发布时间:2020年04月-14日

宝宝饮食无节制,碰上好吃的就多吃,但小孩子脾胃功能还不强,调节能力差,吃下太多东西而无法消化,就会导致积食。


察颜观色,看宝宝积食表现

积食表现可能不是一种,而是多种。

1. 大便秘结,干硬成球

中医认为大便干是大肠有热的表象,会造成宝宝内热,容易受外寒,患感冒发热。

2.胃不和,卧不安

吃饭与睡眠之间有连带关系,如遇到宝宝在睡眠中翻动不安、咬牙,家长就应认真回忆宝宝近日的饮食情况。如过吃生冷、不好消化的食物、临睡吃东西等,都会引起小肚胀,甚至肚子疼痛。所以有“晚饭少吃一口,舒服一宿”之说。

3.鼻梁青,脾气急;额头青,腹中痛

宝宝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,可损伤脾胃之阳气(指消化、运转食物的一种动力),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,因而导致寒湿内生,发生腹胀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;而寒和痛均可见面色发青,特别是鼻梁两侧较为明显。因为从中医的面相来说:鼻梁属肝,鼻翼属胃。

4.舌苔又白又厚又腻

腹中有积食舌苔白且厚,一般说来是浊湿内停或消化不良,此时可闻到宝宝口中呼出的气带有一种酸腐味。

5.手、足心热

手足心热说明有内热。手心、脚心热,往往是宝宝体内寒热失去平衡,将要发生疾病的一种现象。

6.口唇红、鼻孔干

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,口唇属脾、鼻孔为肺窍,唇红鼻干或者鼻中有粘涕、黄涕,都是脾胃和肺有热的表现,如不及时解除,可能很快会出现宝宝发热。


怎样预防宝宝积食?

宝宝积食,最主要的原因在父母,父母应对宝宝的饮食加以控制。

1. 宝宝吃东西往往没有节制,父母应注意宝宝吃东西的量,吃得差不多了,就不要让宝宝再吃了。尤其是不易消化的肉类及粘食。



2. 有些宝宝,这几天吃得多些,那几天又吃得少些,此时父母不要着急,只要宝宝睡得好、精神愉快,就没有问题。宝宝的身体也有自我调节的功能。不要看宝宝吃得少了,就追着喂。

3. 宝宝脾胃功能弱,因此不要吃太多太凉(如冰淇淋、冰棍)、太辣(如辣椒、蒜、葱)的食物,尤其注意不能暴饮暴食,不要吃过多零食。

4. 注意饮食调理。如果发现宝宝大便干了,就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,多吃些有利通便的食物如红薯、玉米面、韭菜、芹菜。这些食物纤维含量多,有利于通便。此时不要再吃炸鸡、炖肉、炸薯条之类的食物。有些宝宝可能不爱吃青菜,但家长可以变通一下,将这些菜做成馅如包子、饺子等,让宝宝吃一些。

5. 晚饭不要让宝宝吃得过多。因为夜间胃肠蠕动慢,食物在胃中存留时间长,易生内热。如果吃得多了些,父母要带他运动运动,多玩一会儿,让食物尽早消化掉。

6. 宝宝穿得过多,也产生内热。因此,父母注意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。如果宝宝后脖子处有些潮,就是穿得过多,该脱件衣服了。

7. 在宝宝跑跳玩耍前,要少穿衣服,因为在跑的过程中运动量大,可能出汗。玩后,看着宝宝出汗了,要加衣服,避免着凉。

8. 冬天不要给宝宝使用电褥子,因为极易使宝宝上火,产生内热。



宝宝积食化解法


方法一:捏脊

操作方法:捏脊前先把双手搓热。让患儿俯卧,全身放松,操作者站于一侧。在宝宝背部由下而上轻轻按揉,使肌肉放松。然后从宝宝的骶尾部长强穴开始,用拇指和食指的二、三节将宝宝的背部皮肤捏起,双手交替捏脊至大椎穴,如此反复进行3次,在第4次和第5次时,每捏3次后用力将皮肤向上提1次,有时还会听到响声,最后以双手拇指分别按揉双侧的脾腧、胃腧、肾腧各3~5次。 

中医理论认为:人体中头部和背部正中线是督脉走行的部位。督脉主阳,刺激督脉穴位可以影响内脏和整个机体功能亢奋。


方法二:按揉足三里

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指(用患儿食指、中指、小指并拢即为三)处。以拇指指腹揉之。 每天按揉100次。按揉时有酸胀的感觉。


方法三:食疗

山药米粥

干山药片100克,大米或小黄米(又叫谷子、粟米)100克,白糖适量。

制作:将大米淘洗干净,与山药片一起碾碎,入锅,加水适量,熬成粥。

功能:调补脾胃,滋阴养液。

主治:宝宝积食不消,吃饭不香,体重减轻,面黄肌瘦。


白萝卜粥

白萝卜1个、大米50克,糖适量。

制作:白萝卜、大米分别洗净。萝卜切片,先煮30分钟,加米同煮(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)。煮至米烂汤稠,加红糖适量,煮沸即可。

功能:开胸顺气,健胃。 主治:宝宝消化不良,腹胀。

经常食用,有利于调节胃肠功能。


宝宝异食癖是因为宝宝缺锌啦! 宝宝补钙小贴士